본문 바로가기

중국선교/중국어전도지

基督教与科学

提摩太系列序言
保罗到处传扬福音,为的是建立教会,但那新生的教会要面对社会文化的挑战,面对异端的入侵,因此栽培一群在神的话语上扎根的仆人,是首要也是必要的。保罗因此培训提摩太,教导圣经真理、分享牧养经验,叫他能继续承担主的使命。
  “提摩太系列”的出版,就是回应今日教会的需要,以“按着正意分解真道”的态度,以纯正的信仰、多元化的题材,以及针对实际的处境,提供可以作为教材及自学的培训材料,以补足教会在培训工人上的需要。
  培训人材是今日教会的当前急务,多一个提摩太,教会就多一个能发挥美好事奉果效的工人。但愿藉着这系列的出版,能造就更多的提摩太,以纯正的信仰,全面的装备,为主打美好的仗。
      深切盼望能透过这系列,装备信徒,造就教会,成就他的事工及美德。
目录                                             
第一课 引言                                                               7
第二课 基督教信仰与科学对立吗?(一)                        10
第三课 基督教信仰与科学对立吗?(二)                        12
第四课 基督教信仰与科学对立吗?(三)                        14
第五课 科学倡明后就不再需要神吗?                              16
第六课 基督教信仰符合科学并且超越科学(一)                22
第七课 基督教信仰符合科学并且超越科学(二)                25
第八课 基督教信仰符合科学并且超越科学(三)                28
第九课 基督教信仰符合科学并且超越科学(四)                31
第十课 基督教信仰符合科学并且超越科学(五)                34
第十一课 关于基督教信仰与科学的反思和结论(一)          37
第十二课 关于基督教信仰与科学的反思和结论(二)          41
第十三课 进化论是尚未被证实的假说                              45
第十四课 宇宙的起源(一)                                          48
第十五课 宇宙的起源(二)                                          51
第十六课 生命的起源(一)                                          55
第十七课 生命的起源(二)                                          57
第十八课 达尔文进化论所面临的困难                              60
第十九课 进化论中有待澄清的问题                                68
第二十课 结语                                                          71


                            第一课
                             引言
基督教与科学的课程,主要是帮助大家认识基督教信仰并不违背科学,而是超越科学的。在这课程中我们将分两大部分来研究认识:
(一)基督教信仰与科学的关系;
(二)进化论与创造论的观点。
一.基督教信仰与科学的关系
在基督教信仰与科学的争论中,正本清源来说,我们应给予科学一个应有的地位,因为它确实有它的功能存在。因此,我们将分三方面来探讨它们之间的争论:
1.科学与信仰的对立说,许多科学家认为信仰是一种无知迷信的表现,事实却不是如此;
2.科学发展与信仰之间的关系;
3.基督教信仰事实上并没有违背科学的发展,相反有超越的性质。
二.进化论与创造论的观点
进化论与创造论的观点
   进化论与创造论的说明,在这一论点上我们将探讨:
1.宇宙的起源;
2.生命的起源;
3.近100年来进化论在理论与实际上所遇到的难题;
4.进化论与创造论之间的争论本质是什么。
 在进一步研讨的时候,我们先把一些重要名词的定义说明一下:
——科学:在韦氏字典中说明,科学是观察研究试验所导出的知识,可分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种,而今天我们所谈论的,与基督教信仰有关的科学是指自然科学而言。
——信仰:基督教信仰可以由使徒对信仰的信心来作注解,也就是三位一体的真神创造了宇宙万物与人;人因为犯罪堕落而与神隔离,但神因着怜悯大爱,赐下他的爱子基督耶稣为我们的救赎主,为我们的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使凡相信他的人,都能罪蒙赦免,并得到永生;基督耶稣死后三天复活,在天父的身边,将来他会再来,使我们的身体得赎。
——理性主义:就是以理性来衡量人的一切真理,高举人的理性,认为宇宙是永恒的,而人是宇宙的一部分;人用演译法推论来认识人周围的事物,甚至相信天人合一,完全忽略了人的感官知觉。
——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完全相反,它是主张以人的经验归纳来表达科学,对不能由经验体验的事,完全不予相信,因此否定了神的存在。
——科学主义:视科学为至上的知识,以科学来证明一切,但科学是有限的,不能与神的超越性相提并论。也因此阻碍了知识分子对神的认识。
                    第二课 基督教信仰与科学对立吗?[一]
一.从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来看
在人类知识文明很低的时候,人类对一些自然界的现象,如山洪,地震,火灾等产生无比的恐惧,因畏惧而去拜神,如山神,水神等等,这些都是原始的宗教现象。随着人类知识的增进,人类了解这一切的自然现象之后,就认为拜山神,水神是无知的行为,而产生了无神论的观点。在今天西方国家中,美国可说是经济、科技、军事的强国,但它却是一个以基督教信仰立国的国家。
在中国,人们数千年来也一直有敬神的行为,最早期的敬天,就表明人们知道宇宙中有一个创造者在掌管一切。中国人相信多神。
二.中世纪教廷阻止科学的发展
   当时欧洲流传着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说法,即所有的星球是绕地球而运行的。但当哥白尼发现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员,绕着太阳而行。哥白尼粉碎了教廷的信仰,但教廷不能接受神创造地球的观念被否定,因此不断地迫害哥白尼、伽利略等科学家。
                     第三课 基督教信仰与科学对立吗?[二]
一.亚里士多德的宇宙观
1. 形而上学:每一样东西或生物都具有形式和物质两部分,例如:桌子的形式是桌子,物质是木头。没有形式的纯物质是无法想象的。若只有形式,没有物质,那即为抽象的、不存在的。
2.地上的东西是由土、气、火、水四元素组成的,而天体是以地球为中心,永远不变的。
3.人无法感到地球在动。若地球会动,那是什么力量使它动呢?由于相信地球不动,所以认为没有风,没有视差,而人类是宇宙的中心,即地球为宇宙的中心。
二.托勒密的宇宙观
    埃及的托勒密将亚里士多德的宇宙观,用周转圆圈的观念加以延伸:
    他认为宇宙是由几个同心圆所组成的,最中心的即为地球,依次再为水、气、火、土等星球。每个圆球都有灵性,神在最外圆之外,以灵性吸引带动后圆球的转动,所以神是宇宙转动的第一因素。
三.神学家阿奎那的宇宙观         
中古时代的神学家阿奎那,将亚里士德的思想与圣经的教训揉合在一起。
      阿奎那综合亚里士多德的形上学和圣经的宇宙论,认为“存在”分为三种:
1.有形,即有物质的,如人和生物等;
2.有形无物质的存在,如天使;
3.无形无物质的存在,即神。他的论调造成天主教数百年来教义的混淆不清,因为亚里士多德的神与圣经中的神不同。亚里士多德认为神在宇宙的最外部,以灵性推动宇宙,不是一个全知、全能的神。
                  第四课 基督教信仰与科学对立吗?[三]
一.日心说取代地心说
1.哥白尼:他发现如果以太阳为中心,行星运行的计算将更简便、准确。但因与天主教的基本教义相违背,所以他直到去世前才发表他的论著,果然引起很大的争论。
2.泰革:以丹麦国王所资助的经费盖了一个天文台,准确地观测行星运行20年,提出哥白尼式的日心说,即行星绕太阳转,太阳带动行星绕地球转。
3.克卜勒:他归纳泰革的理论提出三大定律:
A.行星以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转;
B.行星与太阳联线时在相同时间扫过的面积相同;
C.行星绕太阳的时间平方与椭圆形的长半径立方成正比。
4.伽利略:他提出了惯性理论,即作用力产生加速度,没有任何力量可以使地球停下来;他并用自制的望远镜发现了月球上的山、坑;木星有四个卫星,而木星本身又是另一个中心,金星的形状不断地变化,地球绕着太阳走,因此得知伽利略是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
5.牛顿:他以行星运行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提供了日心说的理论依据。
二.地心说与日心说争论的本质
实际上这是一种正确的科学观点与错误的神学观点的争论,并非科学与信仰的争论。因为圣经并没有指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提出日心说的科学家受逼迫,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理论与教廷的教义不合,但也因着他们坚强的信心,使日心说得以被世人接受。
三.造成信仰与科学冲突的原因
    过去是因为天主教教廷错误的神学观,造成了信仰与科学观之争;现在是因科学主义,凡事讲求实证,而否定了神的存在。但是我们发现90%的科学家都是虔诚的基督徒,因为他们在发现科学的奥秘时,也发现了自己的微小,并谦卑在创造主神的面前,荣耀神。
第五课 科学倡明后就不再需要神吗?
一.人类历史的发展
 人因为骄傲,要与神取得同等的地位而堕落、悖逆神,使人与神的关系隔离。现代有人认为当科学发展到极度时,神就没有存在的空间了,因为他们认为神只是科学中难以解释的事物的托词,当一切明朗之后,就不再需要神了。
二.人类科学的发展史不断地暴露人心的狂傲
阿基米德提出了杠杆原理,因为狂妄地说只要给他一个支点,他就可以把地球举起来。但他既不能找到这一支点,也不明白机械中势能与动能平衡的原理。因为根据机械能守恒原理,人若要移动地球1毫米,所需的势能作用距以光速来计算,需要26,000年,这是人所办不到的。
三.牛顿绝对时空观的确立
1.牛顿依据克卜勒的行星运行三大定律,发现行星在运行中,并没有因为离心力而远离运行的轨道。这表示行星与太阳之间存在一种吸引力,使他发现了万有引力。他首先以月亮与地球之间的关系作一测算,得到证明后才提出万有引力定律,使科学家们大为兴奋,并在依此推算各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时,都得到证明。但是在换算天王星与太阳之距离时,则发生了误差,这使科学家们假设,认为在天王星与太阳之间,必存在另一行星,并产生引力,吸引了天王星,这假设也得到了证实。这假设的行星即为冥王星。因此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得到完全的确立。
2.当人类科学家在天文学上发现巨大成果的同时,其他物理、化学、生物各方面的科学发现也很丰富。使人们又再次骄傲起来,认为人类不再需要神,因为科学解决了人类的疑惑,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就在人们以为科学似乎已大功告成的时候,人类又再次面临挑战,因而惊觉到人类的渺小。
四.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当牛顿的绝对时空论确立的时候,人们似乎认为宇宙的奥秘已将揭晓,但二十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打破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他发现宇宙中的一切时间、空间、长度、重量的参照系,在运动速度接近光速的时候,一切时间、空间、长度、重量等都是会变化的,只有光速不变。这使人知道变化无穷的宇宙,不是人力所能及的。
五.量子力学:海森保的测不准原理
 海森保发现在A以下的微场中,一个粒子的运动速度和位置不能同时测准,因为这两者之间的误差相乘等于一个常数,所以当你测准了它的速度,就测不准它的位置,反之亦然。爱因斯坦对此理论有很大的争论。他认为若真有这一粒子存在,那么它在一瞬间的速度与位置,应是可以准确知道的,若不能测知,这粒子即应不存在。争论的结果是物质可能不是由固体所组成的,因为当一物质被分析到元素→分子→原子→电子→量子后,最后发现竟没有东西了。他们发现很多物质都是一种波动,没有实体,这是由杨多马的双狭缝实验所得到的。光因为互相干扰而产生颜色,但把光源控制成一组光源时,在通过狭缝的时候仍有颜色,因此科学家提出物质乃是一种波动,但有自觉性,当它被观察时,能量波就凝聚在一起,成为物质,这些理论的提出,使我们发现人类知识越广泛,对科学追求的结果,越显出自己知道得微小,甚至不知道宇宙的奥秘。
六.太空时代:
当20世纪初,人类科学家提出的理论使人发觉自己知识的渺小,并不能探知宇宙的深奥时,人类进入了太空时代。当美国太空人阿姆斯壮踏入月球的时候,人的骄傲又再次地显露,认为人定胜天,征服宇宙是指日可待的。
    但美国的太空专家勃克则认为不可能,因为人最高的飞行速度目前是150哩,与地球直径相比,彷佛刚离地面而已,而银河系直径约有10万光年,人无法活得这么长久,也不能旅行得这么远去侵探神的宇宙,人只能在有限空间里探索而已。
七.人的认知有限
   在进入20世纪的时候,科学家发现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但在他们以高度科学技术去研究宇宙的时候,也同时发现了人类知识的有限。例如,在牛顿提出光是由粒子所组成之后,大家又在20世纪发现光是由电磁波所组成的,但在某些地方又必须以粒子来解释光,那么光的本质到底是什么?1928年,波尔提出了一个光的波、粒二性合并原则,这原则至今仍为物理界人士所接受。
天文学家又发现在非线性三体运动的测量上若忽略了宇宙其中的一个电子,就会对所测出的数据有很大的影响。由此可知,宇宙是多么浩大,非人力所能测知的。爱因斯坦曾有此一言:“我只是在真理的海边徘徊,一无所获”。这正说明了人类知识的有限。
八.启示与知识:
早期的科学家有一种天真实在论的想法,认为人有自己的智慧能力,对客观的事物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就可以凭我们自己的智慧能力去认识宇宙。但是理论在20世纪被推翻了,因为科学家们发现人没有能力可以光靠自己去认识宇宙。人的知识太渺小了。
波尔又提出了不可知论,他认为当我们在观查、研究一个现象的时候,需要有很多工具,如光、电等仪器的测量,而这些工具本身就有互相间的影响,使所要观查、研究的现象不正确。
    因此有人提出宇宙间没有任何绝对的东西,但他忽略了神是绝对存在的。在申命记29章29节记载:“隐秘的事,是属耶和华我们神的,惟有明显的事,是永远属我们和我们子孙的。”所以,基督教的知识很清楚地告诉我们,一切的知识起源于神的启示。在希伯来书1章3节中记载道:“神用他的大能托住万有”。神创造并维护宇宙,这不是我们人类可以做到的。
                    第六课基督教信仰符合科学并且超越科学[一]
圣经中的科学预见
圣经中神所启示的科学预言,经现代科学家所证明的事例很多,我们在现代科学中可以看到基督教信仰是符合科学并且超越科学的。可由下列数个例子证明:
一.地球的形状、浮动和转动
在以赛亚书40章22节中指出:“神坐在地球大圈之上,地上的居民好像蝗虫。他铺张穹苍如幔子,展开诸天如可住的帐棚”。这说明了地球的形状,而最早的希腊人也发现地球是圆的,并订出南、北两极和赤道子午线。
而牛顿所发现的地心引力,在约伯记26章7至8两节中记载:“神将北极铺在空中,将大地在虚空,将水包在密云中,云却不破裂”,这两节经文指出了地球是浮动的,且与太阳间的关系。
二.地球的风向系统
我们现在经科学家证实,知道因为太阳的照射和地球的自转而形成地球的风向,但在传道书1章6节中记载:“风往南刮,又往北转”不住的旋转,而且返回转行原道”,这经文就指出风向受太阳照射和自转的影响。
三.水文学
 水的循环理论在十六、七世纪已被接受,但在传道书1章7节中,就指出了江河都往海流,海却不满,江河从何处流,仍归还何处。
四.气压
在十六世纪托里拆利证实了空气有重量,便出现了气压,但在约伯记28章25节中记载:“要为风定轻重,又度量诸水”。并诗篇62篇9节记载:“下流人真是虚空,上流人也是虚假,放在天平里就必浮起,他们一共比空气还轻”。这都指出了气压的理论。
五.洋流及海洋航道
由于现代摄影技术的发展,才证实海水是流动的,但在诗篇8章8节中早已指出:“海里的鱼,凡经行海道的,都服在他的脚下”。这海道即指海洋的航道。
六.电磁波
 在十八世纪美国富芝克林的风筝实验发展了电磁波,进而发明了电报、电讯等科技。但在约伯记38章35节中记载:“你能发出闪电,叫他行去,使他对你说,我们在这里”。说出了电磁波的存在。
七.割礼
在创世记中我们知道以色列人出生后第八日要接受割礼。这是神的吩咐,为什么要在第八日呢?直到本世纪50年代医学上发现婴儿出生后第八日,血凝素最高,使婴儿接受割礼不会大量出血,而且安全。
                第七课 基督教信仰符合科学并且超越科学[二]
基督教信仰与现代科学的发展
1. 基督教信仰是现代科学思想的基础
A.东方受佛教思想的影响,没有认识宇宙的动机,因为佛教讲的四大皆空。所有凡能看见的都是空,任何东西都是由心衍生出来的,所以要修行以致超脱,没法认识宇宙的动机,这也是西方科学胜于东方的原因之一。
 B.西方受基督教信仰的影响:西方科学的两大前提:
——独一的真神创造并掌管宇宙,宇宙有一个自然划一的原则;
——人是按神的形象和样式造的,所以人有理性和能力去明白神的旨意,也就是人通过对宇宙自然的认识而去认识神,并荣耀神。
2. 基督徒是发现现代科学的中坚力量
A.哥白尼:人们都知道他在天文学上的贡献,却不知道他原来是学习神学和医学的,他早年行医,后来做了牧师;
B.伽利略:他坚信圣经的无误性并支持哥白尼;
C.牛顿:大家称他为物理之父,然而他80%的著作是神学;
D.法拉第:电解原理的发明人,是伦敦一间教堂的兼职传道人;
E.巴斯德:发明消毒法,对人类贡献很大,他坚信生命只能源于神,他工作时,不断祷告;
F.林奈: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
G.孟德个:遗传学的奠基人;
H.吉布斯:热力学家,耶鲁大学的教授。
以上的科学家,在科学上的成就是不容忽视的,然而他们都是虔诚的基督徒。坚信神的启示,坚信神是创造万物与人的主。
                 第八课 基督教信仰符合科学并且超越科学[三]
一.基督徒在科学中荣耀神
1.克卜勒:当他归纳出行星运行三大定律时,他说:“我们天文学家是至高无上之神在大自然方面的代言人,大自然提供我们研究的机会,并非让我们自命不凡,而是为了荣耀神。”
2.巴斯德:他在母校演说时,提及他能如此顺利的两个原因是信心和热心;信心就是相信神的启示,将周围所发生的事情与内心的呼召联成一个和谐的关系;热心就是住在内心的神使他能持久地研究。
3.麦克斯伟尔:在他证明电磁波存在的时候,说明宇宙间没有一项原理可以不通过神而产生效用。
4.米利根:因发现电荷最小单位电子的存在而得到诺贝尔物理奖,他说:“人类宗教性是与生俱来的,不能逃避,因为宇宙的知识越过人类的智慧……真正的现代科学应当顺服神,学习谦卑。”
5.康普顿:获1927年诺贝尔物理奖,他说,科学不过是神在自然界中作为的一瞥而已,原子及放射世界的奇异指出了创造的设计周详,证明了神的存在及每一事物背后均有神的计划。
6.美国阿波罗太空人:在他们登上月球之后,把诗篇8篇留在月球上;到1971年太空人欧文登上月球后,他感到自身的微小,并感谢神的慈爱。
由以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科学家在他们的研究领域有所成就时,都深深地感到自身的渺小,而体验到神的丰富与伟大,使我们更加敬畏神,并归荣耀给神。
二.科学家在科学中认识神
1.牛顿:在《原理》一书中说:“证诸天文体系的奇妙安排,可知宇宙间必有一全知全能者”。他还说:“虽然我们未能立刻明白万物的起源,他引导我们归向宇宙的主宰。”
2.巴斯蔼:他是法国科学家,当他读到约翰福音17章时,领悟到人不能只靠科学、哲学而活,只有面对神才能得到真正的平安与喜乐。
3.爱迪生:美国的大发明家,他相信有一舵手在引导他于科学领域的发展,他认为掌管这一切的就是神。
4.爱因斯坦:他因研究相对论而认识神,他说宇宙很奇妙,但人类能了解宇宙,却更奇妙,这都因无限的圣灵在有限的事物上启示我们,使我们得以认识神。
5.荷顿:英国著名科学家,他说神所启示的两本书为大自然与圣经,当你同时默想这两种启示时,大自然的各种景象和宇宙的浩大,太空运作的奥秘,使你不得不感到神造物的大能,因而谦卑自己。
由以上各例,我们可知科学家在他们研究的领域中,通过不同的管道而认识神,但不论他们的成就如何,当他们认识神之后,都感到自己的渺小而学习谦卑、顺服、归荣耀予神。
                   第九课 基督教信仰符合科学并且超越科学[四]
科学有其局限性,研究的范围是有限的。
一.科学研究的对象有其必备的条件
1.可测性:即它的研究元素必须是有可测性的,也就是它的长度、重量、强度等是可测量的。
2.重复性:科学研究的对象经过相同条件下不断的测试,其结果应是相同的,对于一次性已完成的事物,如生命的启源、宇宙的起源等,科学是无法求证的。
3.被动性:科学研究的一切元素是被动的,是必须有些固定,并可以加入或减少某些元素以产生不同的反应,由反应中得出研究的结果,科学对于主动或独立性的事物则无法作出研究。
由以上3点可以知道,在物质世界里科学研究的范围是很窄的。
二.科学对灵界之事鞭长莫及
 科学研究对物质世界的事物有客观的认识,但对于宇宙中奥秘的灵界却无法研究,虽然他们知道有灵界的存在,但灵界是完全独立于物质世界之外的。
三.科学研究成果的中立性
  科学研究的成果有的可以造福人群,有的却是危害人类,要看使用者的道德观,如此学用品、原子核能等。
四.科学发展不能解决人的道德、心灵问题
  在很多国家中,他们科学非常进步,但人们的道德水准却没有同等的进展。科学家爱因斯坦坚信,即使科学发展到了极限,仍然不能提供人类生活的目的,因此他从未否定宗教的功能。美国总统尼克逊在就职典礼中致词说,现代社会物质富足,但人们精神仍很缺乏,人类登陆月球的同时,地球却是纷乱而没有和平,很多需要做的事却没有人去做。人类在征服外太空的同时,也应解决人类心灵的问题。
五.科学研究的结果并非全是客观、公正、可靠的
有很多科学家把别人的研究成果占为已有,以博取世界的肯定。这些行为都是错误的,这也表现出他们的信仰差异。
             第十课 基督教信仰符合科学并且超越科学[五]
基督教信仰的超越性
科学研究的目标是认识大自然的规律,神以他大能的手托住自然界的规律,而这自然规律却不是科学家可以认识的。因为:
1.科学只能描述神的正常作为,即大自然的规律,但对神的作为,如六日创造天地万物、死人复活等神迹是无法认识的。
2.在描述神的正常作为时,科学只能解释“如何”,而不能回答“为何”,也就是说科学仅能描述宇宙存在的状况,却不能说明各种自然现象存在或发生的目的等问题,例如:九大行星的运作、地球的生态环境等现象、水的反膨胀原理等都是无法以科学研究来解释的。
3.认识了宇宙大自然的规律,并不等于认识了宇宙的创造者,因为神是超越宇宙,不受宇宙规律控制的。
4.科学家可以通过大自然的启示来认识神,却不认识神的位格是一神或多神,这须藉着超自然的特殊启示,也就是神的启示,来使人认识神,在希伯来书1章1节中清楚记载:“神既在古时藉着众先知,多次多方的晓喻列祖,就在这末世,藉着他儿子晓喻我们”。这经文说明神藉着旧约、新约整本圣经对我们的启示。使我们得以明白神的救赎计划,而这些都是科学研究所不能求证的。
5.科学研究只能求真,但基督教信仰却是求真、求善、求美,我们可以通过信仰的内涵看到基督教信仰是超越科学的。
6.人生短暂且科学是有限的,但神是无限的,人的一生若以百岁计算,去掉年幼与老年时光,所剩大约五、六十年,再除去吃、睡等时间,能加以运用的大约二、三十年光景,以此有限的时间去研究科学,如何能认识、了解这创造成终的神呢?
即使在现代科学知识爆发的时代,有很多典范并存,但不相悖,科学不能证明的事,并不表示它不存在,如神、灵界。不符合科学的事件也不一定是错误的,如童女生子、死人复活等神迹,因为人力是有限的,而神是无限的。所以,人所做不到的,神可以做到,在创世记18章14节中记载:“耶和华岂有难成的事么?”这正说明了神的大能。
            第十一课 关于基督教信仰与科学的反思和结论[一]
我们既然知道基督教信仰与科学是密不可分的,并且知道基督教信仰是远超科学,但为什么许多科学家仍不接受基督教信仰呢?主要是因为他们在一些相关性的观点上仍模糊不清。以下我们将反思这些观点,并予以澄清:
一.拿出证据来
  这是实证主义的理论,也就是把感官经验与逻辑推理当作检验一切真理的依据,但是:
1.人的感官和推理智慧都有限,并且证明者必须智慧大于或等于被证明者,而神是无限的,我们人如何能证明神呢?
2.逻辑推理只是一种手段或工具,它必须有前提的存在才能使用,如果所设立的前提都不存在或不被接受时,那么逻辑推理就不成立了。
3.科学研究并非只是数据或资料的归纳而已,有时也是基于假设推论而出的,例如,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即基于:[1]在任何惯性系统,光速是恒定不变的;[2]所有物理定律在任何惯性系统都是一样的。他从这两个假设发表了相对论,并非依据数据归纳而得出结果。
4.科学是建立在两个假设前提下进行的:[1]宇宙是有规律的;[2]人只能认识这规律。所以,如果要证明了才相信,而科学本身就是基于假设来研究发现的,那么科学就不值得相信。
二.科学与神迹
1.很多科学家认为神迹是不可能发生的,所以拒绝基督教信仰。
2.一群自由派神学家为了迎合科学而企图化解圣经中的神迹,如:耶稣履海,他们解释为耶稣在对岸的海边沙滩行走;五饼二鱼,他们解释为,因小孩拿出了五饼二鱼而感动了众人把自己的食物都奉献出来而超过了所需。
3.相信神,却不相信神迹,这是很大的矛盾,因为大自然和人都是神迹,只因我们已习惯了而不自知。在我们接受耶稣为我们的救赎主时,圣灵住在我们心中,改变我们的心灵就是一大神迹。在马可福音16章17节记载:“信的人必有神迹随着他们”,这就是一个见证。
4.神迹不会推倒科学,因为科学研究的前提是自然定律的永恒,而神迹的发生有时空的限制,如以水变酒、拉撒路的死而复活——但拉撒路还是要死,即自然定律仍照常运作,神迹是神藉着圣灵进入人体所作超自然的行为,但并没有违背自然定律,与科学并没有矛盾。
三.科学与三一神
1.有人反对通过大自然去论证神的存在,但这论证是有圣经依据的,在罗马书1章20节就明明地记载:“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神在创造万物的同时,也证明了神的存在。
2.现代科学远离了神和科学最初的目的,早期的几间著名大学都是以神学院开始的,因着研究神的启示与神迹,而逐渐发展成科学研究,而现在他们专心于科学研究,却远离了神,因为他们重视实证,但神与灵界的事是不能以实验数据来证明的。
3.科学研究是不断去发现已存在的自然规律,这规律是神所创造且托住的,人们因发现自然规律而自高自大、不信神,这是错误的。罗马书1章21、25节中记载:“因为他们虽然知道神,却不当作神荣耀他,也不感谢他。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他们将神的真实变为虚谎,去敬拜事奉受造之物,不敬奉那造物的主。主乃是可称颂的,直到永远。阿们。”
因此我们应该藉科学研究的过程与发现的结果来认识神,荣耀神。
          第十二课 关于基督教信仰与科学的反思和结论[二]
一.信心与理性
理性是人通过推理分析,确定人们对外界事物的态度;信心是人对外界事物的接受、依靠的心态和行为;基督教的信心是对未见之事,如神的创造天地、应许耶稣基督的再来等的接受和相信的态度。
1.基督教的信心不排斥理性,理性是基督教信心的基础。因为神的存在、圣经是神的默示、耶稣的复活等,都是可以用理性去思辨的。
2.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若没有信心会寸步难行。例如:你所吃的东西,要相信它能使你满足食欲和增长体力;你所住的房子要相信它是坚固的,能为你遮风避雨。
3.人因为悖逆神而堕落后,人的理性便被扭曲了,尤其在思考神的事迹时,常以不理性的态度去否定神的启示,也因着不理性,使我们对神的信心削弱,如彼得履海,起初他看到主耶稣在海上行走时,他的信心很大,也要求与主一同行走,但当他真正踏在海面上时,他的理性告诉他“这怎么可能呢?”因信心的动摇,使他跌入海中而呼求耶稣相救。主对他说:“你这小信的人呢!可见理性阻碍了信心。
4.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要在理性的基础上,凭信心的引导来认识神。
二.灵性与理性
  神在创造人的时候,造好了,对着人吹了一口气,就使人成为有灵性的人。因此我们知道:
1.人除了感性、理性之外,还有灵性,也就是对神和灵界的直觉和顿悟;
2.理性是要看见了才信,灵性是相信了就必看见。
哥林多前书2章10至11节中记载:“只有神藉着圣灵向我们显明了,因为圣灵参透万事,就是神深奥的事也参透了。除了在人里头的灵,谁知道人的事?像这样,除了神的灵,也没有人知道神的事。”所以,我们明白凡属神的人,圣灵才住在他心里,使他明白神的事。
三.结论
1.神提供了科学的两个前提,使科学成为可能:
A. 神创造并维护着宇宙及其规律。在希伯来书1章3节中记载:“他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使一切的定律不变。
B.洪水之后,神与挪亚立约,应许在基督再来以前维持着自然界一切的定律。在创世记8章21至22节有明确的记载。
C.人堕落后,拒绝相信神是宇宙的主宰,而要求实证,殊不知因神的恩典,科学才得以产生。
2.神创造并维持自然规律,科学只认识自然规律。神是超越宇宙的,所以基督教信仰超越科学,通过科学研究,使人更认识神的大能而谦卑自己、荣耀神。
3.宇宙是神的普通启示,人们可以藉着宇宙知道神的存在,但神是远超过科学的。因此人应该在科学的基础上,藉着神的特殊启示[圣经],并用心灵和诚实,凭着信心来认识神。
4.“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箴1:7)。这就清楚地告诉了我们,敬畏和信靠神的科学家,必能在科学研究中认识神、荣耀神。
                  第十三课 进化论是尚未被证实的假说
一.进化论的定义
进化论是达尔文的思想,他认为生命的起源是由无机物进化到有机物,再进化到单一活细胞,进而演化成多个细胞,并且不断地演化。他认为人类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
但是我们知道,生命实际上是一次性完成的,不可能经由重复的科学实验来证实。因此只能凭信心去接受它,也就是说,相信进化论与相信创造论同样要凭信心。
而现代科学建立了两个模式:进化模式和创造模式。科学对任何一种新的成果,都视乎其适合哪一种模式能更有效地解释,就采用哪一种模式。所谓进化模式,即相信宇宙为一个无始无终、自给自足的封闭体系;宇宙是一个永恒不变,由简而繁不断演化的体系,它直到今日仍在演化中。创造模式则相信宇宙万物都是由一位创造主,即神所创造的。现在宇宙万物在被创造之后进入了维护阶段。
二.热力学定律
  热力学定律是现代公认的一种宇宙定律,分为第一定律与第二定律。
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也就是说能量或质量不能被消减或创造,只能由一个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例如,机械能转为电能或热能,又如一根木头燃烧后变成一堆灰、二氧化碳和水气等。这使科学家以为找到了宇宙永恒的体系,但当第二定律发现后,他们就改变了这一看法。
第二定律热量的传递方向定律。热量的传递是由热向冷传递的,而在传递的过程中,部分热量会消耗。在自然的过程中,在有次序的状况乾化到无次序的状况,中间有一个乱度,在热力学上称之为熵,熵度越大,它转化的乱度就越大。当科学家把热力学的第一、第二定律联在一起时,他们发现宇宙有一天会演化到熵度很大,即所有宇宙的热量都变得很大,使宇宙停止工作,那也就是宇宙的末了。
第一定律指出宇宙是一个无始无终的封闭世界,而第二定律说明宇宙将有一天面临结束,所以它应有个开始。结合第一、第二定律,我们可以知道宇宙不能自己开始,乃是有一个超自然的力量使它开始。
                              第十四课 宇宙的起源[一]
一.宇宙不是永恒的
从上一课热力学的第一、第二定律,我们知道了宇宙不是永恒的,它是有始有终的。宇宙不能自己开始,乃要有一个超自然的力量使它开始,那就是自有永有的神。神创造了宇宙。
二.大爆炸理论
所谓大爆炸理论,简单地说,就是宇宙开始的时候,是由一个火球爆炸而形成的。近代科学研究发现宇宙不是永恒的,而是在不断的膨胀中。宇宙的不平衡现象最早是由一位德国医生发现的。他在夜空观查星星时发现,每个星球间的距离并没有因为万有引力的关系而彼此靠近。那么,在星球之间必定存在另一种力量,抵消了它们彼此之间的万有引力。他就把这现象假设为宇宙在不断地膨胀。
 后来科学家们又发现了红移现象,就是远距离星球射向地球的光以红光为多,近距离的则以紫光为主。这说明了星球在远离地球。接着爱因斯坦提出了广义相对论,他提出加速度不等于零的理论,其中即包含了宇宙膨胀的学说。1931年,美国天文学家以先进的天文望远镜发现,在银河系外仍有很多银河系,并且在不断地膨胀,这才使得宇宙膨胀的理论得到证实。
到了40年代,科学家们预测宇宙是大爆炸产生的,那么它爆炸之后,必定会有残馀物质留在太空之中。这遗物的物质就是电子波[辐射波],其所代表的温度约为零下273度。这假设在当时并没有被证实。在60年代时,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为电讯研究架起天线时,发现一直听到噪音,而这噪音所代表的温度为零下260度左右。在此同时普林斯顿大学的物理学家们也在凭理论找寻大爆炸后的馀波,后来这两组工作研究联合表示,这天线所收到的噪音即为大爆炸后的馀波,其温度约为零下270度,这一发表证实了大爆炸的理论。
 以大爆炸为宇宙开始的说法仍需进一步的求证,因为宇宙在大爆炸后,如何能维持这么的有次序,是没有人能解释的。我们目前只能证实,宇宙是由创造而来的,不是由进化而来的。宇宙是在不断的膨胀中,其他的学说则仍有待证实。
                               第十五课 宇宙的起源[二]
一.大爆炸理论的超然性质
 由于大爆炸理论可以解释宇宙的膨胀,并且各样研究的数据,都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因此大爆炸理论世人所接受。这理论的观点、推理等,包含了许多超自然规律的性质,我们列举如下:
1.宇宙从无变有,不符合热力学的定律
科学家认为在大爆炸前,宇宙是没有物质、能量、时间、空间的,一切都是从无变有的。这不符合热力学的第一定律,因为第一定律是指物质或能量,只能由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它不可能从无变有。
2.原始火球熵质最高,不符合热力学的第二定律热力学的第二定律指出,一个过程的进行在自然情况下,是由熵度低的向熵度高的方向发展,即由一个不均衡的状态进入一个均衡的状态,而大爆炸理论是一个熵度极高的均衡状态,发展成不均衡状态,与热力学的定律完全相反。
3.宇宙膨胀的速度应保持均衡
如果膨胀的速度太慢,万有引力等定律就不能成立;若膨胀得太快,则星球不能存在。科学家们计算出宇宙的膨胀速度,应保持在(1/10)的56次方之精确度,并且指出膨胀速度是远超过光速的。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我们知道光速是一个物质的极限。又根据质能互变原理,当一个物体的速度达到跟光速一样时,它的质能则为无穷大,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并且发现在大爆炸的瞬间,宇宙温度为10的32次方摄氏度,在这样的温度下,所有物质都会被熔解,不可能存在,这些都是在自然情况下无法解释的。
4.大爆炸遗留的微波辐射高度均匀
1992年,美国太空卫星收集到遗留的微波,发现它们之间的辐射高度是相当均匀的,那么对大爆炸后所产生的元素、物质,甚至整个宇宙的不均匀现象无法解释。
以上四点,我们已能证明宇宙有一个开始,且是超自然的开始,这一切是进化论模式所无法解释的。但若用创造论模式,则很明显易懂:宇宙是由神所创造,他用他的大能、超自然的大能,托住整个宇宙。
二.宇宙的起源与科学家的信仰
1.爱因斯坦理论的反应
当红移现象最早产生的时候,科学家发现了宇宙膨胀的理论。进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证实了宇宙膨胀的理论,但爱因斯坦起初不愿承认,而设立了一个宇宙常数。最后他公开承认了宇宙膨胀理论的失误。
2.宇宙衡态论
 当宇宙膨胀理论被确定之后,仍有一批科学家提出了宇宙衡态论,他们认为宇宙膨胀之后,随时有物质加入,如氧气等,以填补宇宙因膨胀所产生的空间,使宇宙的密度不变。他们以此解释宇宙没有一个开始,这是科学家们不愿接受宇宙创造论的辩词。
3.循环论的假说
即一群科学家提出他们接受宇宙膨胀的理论,但他们假设当宇宙膨胀到一个限度时,因万有引力的关系,宇宙又开始收缩,使密度温度升高到原始火球形态,又产生大爆炸,如此不断地重复。因此他们假说宇宙仍是没有开始的。这些假说在热力学中都不能被承认。
综合以上的科学证实,有一群科学家说人类不得不承认有神的存在,并称颂神的作为使宇宙一切都这么有次序地运行着。
                       第十六课生命的起源[一]
一.米勒的实验
米勒在他的实验中,假设在生命起源之初,大气层中只有氰气、氨气和水蒸气等物,其中并没有氧气等,当他把这些气体放入模拟的大气层中,并通电引爆后,发现其中产生了些蛋白质,而蛋白质是生命存在的形式,因此他认为生命是从无到有的理论将可确立了。证明生命是进化而来的。
但米勒的实验也有很多疑点,例如所使用的能量大小,不同气体的配合等;虽然都产生了氨基酸、醣类等物质,但仍不能证明这就是生命的起源。因为他所假设的大气层,不能证明是原始的大气层,所的结果就是不确定的。米勒本身也承认他的实验,与自然界生命起源相距仍很遥远。并且现代科学家发现在火星上有氧气存在却没有生命,那么米勒假设大气层中没有氧气存在,故没有生命之说就不成立,因此无法证明生命起源是由单细胞进化而来的。
二.DNA的形成
在1953年科学家发现了DNA双螺旅结构之后,解开了遗传基因的秘密。因为基因正是DNA中的一环,由DNA转化为RNA,再衍变为氨基酸,而蛋白质即由氨基酸所构成,因此知道这DNA的不同组合产生不同的物质。这转换的过程中,又需要很多蛋白质的配合,所以我们可以知道若要DNA自己组合形成一个细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生命的基本特性需具有新陈代谢与繁衍的功能,因此更可以确定地说,无机物不可能转变成有机物。一个生命的细胞不可能从无变有。这一定是由神创造而开始的。
                          第十七课生命的起源[二]
一.化石中找不到生命进化的证据
如果达尔文的进化论是可信的,一切生命是由无机物到有机物,是由单细胞变为多细胞,进而由低等动物进化到高等动物的话,那么,在化石中应可找到证据,但事实却不是这样。
在寒武纪之前也就是大约6亿年之前,地层里根本找不到任何化石,而在寒武纪初期,又发现了很多化石,这被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炸。这发现是无法以进化论来解释的。因为所有发现的动物化石都没有进化的次序可循。
1984年在中国的澄江渠所发现的一批化石群,更证实了在寒武纪之前没有任何生命的迹象,而且这群化石也再次证实了这些生物并没有所谓的进化痕迹。
二.地球的生命来自外星球?
一连串的生物化石群虽然强而有力地证实了达尔文进化论的不确定性,但仍有一群科学家不愿意接受神创造宇宙的信仰,而提出地球的生命是由外星球而来,可能由陨石带来生命的细胞,以致发展到整个地球生命的存在。
1996年美国太空总署发表一篇报告,指出他们在南极的一颗陨石上发现了一些迹象,显示这陨石是来自火星,并在火星上可能有生命存在。但是很多科学家也提出疑问:
1.这块陨石落在南极已有13,000年之久,这陨石上的生命迹象是直接来自火星,还是在落到地球之后的13,000年之中的地球上生物化石呢?
2.以目前的研究发现,火星上没有适合生命生存的生态环境。
并且,目前科学研究也发现在太阳系的行星中,只有地球有适合生命生存的环境。因此,说地球生命是由外星球而来的理论,在目前不能被证实。即使将来证实了地球的生命来自外星球,那么,外星球的生命又从何而来呢?所以,从根本解释,一切的生命都是来自神的创造,这是不可置疑的。
                 第十八课 达尔文进化论所面临的困难
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一切生命都是由单细胞衍变而成多细胞,以至到各个不同的生物生命。但现在这理论在比较解剖学、胚胎学和生物地理上,都被发现了很多反证,证明进化论不成立。现就下列几个问题来加以阐述:
一.进化的理论:由原料与动力来看
达尔文认为生物受基因的突变影响,不断地衍变,并受到自然环境的选择而自然淘汰,使适合生存的生物存活下来。因此,基因突变是进化的原料,而环境的选择是一种动力。但这些都被证实是不对的,因为90%以上的基因突变,都是有害或致死的,不可能造成生命的衍变与存在。并且,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一种物种可能横向发展,例如:鸡种可分为黄毛鸡、黑毛鸡等不同种,但它们基本上都是鸡,不可能由鸡 转向另一种生物。不可能有纵向的转变,如由低等动物变成高等动物。所以对进化的原料与动力,到目前为止仍是不得而知。
二.进化的方式:连续式或跳跃式
达尔文坚持渐变式进化,但这理论不能解释生物学中物种的分类。因为在现今存活的物种之间,都有非常明显的分类标准,若依达尔文的连续式进化来看,每一物种之间都应有相似相连的地方,例如:人与鸡、鸭之间应有相同之处,但事实上却没有。
对于这一点,达尔文又提出解说。他认为生物进化是连续式地进行的。在一物种变换为另一物种的同时,由于生命力微弱,所以不能存活,惟有转化为另一物种后,生命力才强,才能存活,但这一解说又面临没有转化过渡阶段的物种化石的证明,因此不能证实物种之间,在渐进转化时,因生命力弱而死亡的解说。认为一物种变化为另一物种是跳跃式进化的,中间没有所谓的渐进物种存在,然而这学说不被达尔文接受,因为达尔文认为这种跳跃式的进化与神迹奇事相同,而达尔文根本不相信神的存在。所以,虽然他提出的进化论学说没有化石来证明,他仍不接受创造论。
由以上结解释,我们清楚地明白达尔文的进化论,无论从原料与动力,还是由进化的方式,都无法得到明确的实证。
三.化石的证据对达尔文的进化论不利
1.始祖鸟的化石
  当科学家们发现始祖鸟的化石时,都非常兴奋,因为这证明了达尔文渐序进化论的不可靠。这始祖鸟化石的前肢有很明显的羽化现象,也就是说这化石代表了爬虫类与鸟类之间的过渡阶段的化石,但这化石的证明不久被其他发现否定了。
A.科学家们发现这始祖鸟的化石中有人工的痕迹,因而降低了它的可信度。
B.在现代的非洲和南美洲也发现了一种仍活着的飞鸟,它们的前肢,也就是翅膀,有爪子的形状,这表示始祖鸟不是进化中间阶段的化石,而是实际存在的一种物种的化石。
C.原本科学家以为始祖鸟是介于爬虫与飞鸟类之间的过渡期的物种,但是按照爪子的形状来分析,它应是栖于树上的进化类飞鸟。
D.在中国辽宁省发现了一个现代飞鸟的化石,它的年代与始祖鸟的年代相近,这又证明了始祖鸟并不是最早的鸟的始祖鸟化石,而是一种已进化完全的物种化石。
由以上几点发现,化石并不能解释达尔文渐序进化的中间环带。
2.腔棘鱼化石
这是一种已绝种的鱼类,被认为是鱼类与两栖类的过渡型。因为腔棘鱼的骨骼比较发达,胸鳍中的小骨,使科学家联想到可能会发展成前肢,那么就可以登陆了。然而,1938年在西印度的一艘捕鱼船上,发现了一种与腔棘鱼骨骼结构几乎一样的鱼类,经解剖后发现它没有陆上的呼吸系统。这就是说,它无法在陆地上生存。即使它胸鳍的小骨进化成爬行的前肢,也不能在陆上生活。
3.软体动物与脊椎动物之间的关系,完全没有任何化石可以加以说明,后者是由前者进化的。
由A、B、C3种化石的问题,可以明确地证实达尔文进化论的困难。达尔文本人也坦诚他无法找到进化过程中的中间环带的化石,对他的理论很不利。
四.进化的过程是均变还是突变?
1.达尔文的理论是均变,即渐进式的演化。
2.事实的证据却显示是突变或灾变式的
A.古生物学上的两大灾变:一次是发生于二亿五千万年前的二选纪,那时候很多海洋生物都绝迹了,另一次是白垩纪与三选纪之间的大灾变,恐龙就是在那时绝迹的,但灾变的原因,到目前仍不可知。
B.现代所发掘的大煤田、大油田,都是古代动物、植物死后未经氧化的结果,而煤田与油田的发现都是大片大片的。这证明古代动、植物遭遇了大灾变而大批地一同死亡。
C.近代发现的活化石,如中国的银杏、水杉等植物,都是先发掘它的化石后,才在现代植物中发现它们的物种仍然存活,并非古代绝迹生物的化石。
由以上几点可证明,达尔文的均变理论不可信,这一切的变化都是经过突变或灾变而形成的。这变化非超自然的力量不可为,但达尔文完全不相信这种超自然力量。
五.创造的证据比比皆是
  眼睛的奇妙与达尔文的震骇。达尔文在他的《物种起源》一书里,提到眼睛的构成及其自动的焦距调整、采光与色差的分辨等功能,是通过自然选择产生的,也就是进化论中最荒缪的假说。这说明了达尔文本身也承认,像眼睛如此精细的结构是进化中无法产生的,因为这是一个创造的证据。不仅眼睛的构成的证明,就连我们各个器官之间的互相运转与配搭,都显明了神创造的大能。如同诗篇139篇的记叙。
在创世记中我们看到神用尘土创造了人,是按照他的形象所造,并在造好之后对人的鼻子吹了一口气,使人成为有灵的活人。这使人与其他受造之物有极大的不同,所以证明了创造的可信度。
六.进化论与创造论论战的实质
这是信仰与世界观之争,而非学术之争。在17世纪的时候,当哥白尼的日心说取代了亚里士多德的宇宙观时,科学家们也连带地否定了神是宇宙的第一因。接着,基于科学上不断发展与探寻宇宙的奥秘,人们误以为科学是万能,而逐渐忽略了神的大能,甚至反对神的存在说。就是因为科学家们的无神论,使他们在物种起源的问题上产生了争论,而达尔文的自然进化论,就在这个情况下产生了。所以,整个进化论的前提是首先相信无神论,然后在有限的环境与观察中设定进化的假说,接着在局限的情况下求证,即使得到反证也不乎。由此可以清楚看到,进化论是基于信仰上的无神论的假说,并没有科学实证的理论。旧金山大学的一位教授说,达尔文的进化论一开始就没有任何实际的实验,仅以雄辩解除了化石不支持进化论的困境,又把人工繁殖的微进化与广进化的关系作为证据,所以达尔文的理论一开始就错了。
另一位美国科学家史帝克博士,说明达尔文经历了信仰的崩溃,使人以为他经过了多年的研究才提出进化论。其实,他是在对信仰的信心衰退时,他那进化论的信心才建立起来的。进化论被用以弥补否定创造论后的理论空缺。进化论只是用弥补思想空缺的代替品而已,并非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或能解释科学事实。
  所以,我们知道进化论是信仰世界观所致,是哲学多于科学,可用于假设,但不可当作事实来教导人们。
                      第十九课 进化论中有待澄清的问题
一.地球的年龄
依放射性同位素绝对测年法测知,地球已有45亿年之久的历史,但这估算有极大的误差。因为同位素绝对测年法,是使用铀与铅元素之间的兑变期来测知地球的年龄。这些元素取自岩石,并依岩石中铀与铅的含量来估算地球的年龄,但是这两种元素之间的兑变,受外在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会产生不同的比例,所以会产生很大的误差 。因此,说地球已有45亿岁,并不准确。
现代的地磁场研究与火山的研究,都发现地球仍是很年轻的。
二.人类的年龄
 在现代人的记录中,北京猿人有50万年的历史,而人类用火的年代距今也有100万年之久。人类真有这么长久的历史吗?
1.根据圣经中的家谱来推算,从亚当到现代约有6,000年的历史,但我们都知道圣经中的家谱并不是很完整的,所以不能用以计算人类的年龄。
2.根据化石来推算时,我们发现这些化石的测验都须由地层中的岩石,依放射性元素同位素绝对测年法来计算。我们已知道此法的误差甚大。并且人的化石到目前为止并不是很完全,所以会造成人、猿不分的情形,而造成错误的辨认。
3.从分子生物学来的证据:根据生物学的发现[母性遗传的细胞线粒体的DNA],全人类是20万年前一个非洲女人的后代。根据男人Y染色体上ZEY基因发现,全人类的男人都是27万年前一个非洲男人的后代。两者的年代比较相近。
4.如果人类的历史已有100万年或50万年,那么,为什么人类的文明在5,000至7,000年前才出现,中间的空缺应该如何解释呢?人类的历史是否并不是这么长久呢?这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三.创世记中神六日创造中的“日”是多长?
我们知道一天包括白天和晚上,而希伯来文中的“日”有一段时间的意思。那么,圣经中这“日”的长短为何呢?有人说是一天24小时。在创世记中记载神第四天才造太阳,如果说有了太阳才能计算一天为24小时,那么前3天的日子又如何计算呢?又有人指出圣经记载,神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但这是说神的时光与我们的不同,并非一日如千年这么久。又有一群科学家说,一日可能是指地球纪中的一个纪,如寒武纪、白垩纪等,但我们由圣经中的创世记发现,神在第一日创造的是植物,而现代研究,证明这些植物是在爬虫类之后,才在地质纪中被发现的,所以不能证明一日为一个地质纪。
事实上我们应明白圣经是神的启示,告诉我们神的创造大能、救赎计划,以及将来的新天新地。我们不应在一些我们不能理解的事情上强行解释,因为我们的解释常会因新的发现而改变。我们应相信神是一切万物的创造主。
                                 第二十课 结语
一.基督徒对进化论与创造论的不同看法
1.权威创造论
  这一派科学家完全遵守圣经的理解,拒绝进化论,认为人和地球的年龄都是很年轻的。
2.神导进化论
这一派科学家相信神的创造,但也同时接受进化论的思想。他们认为神是依进化方式创造万物的,这理论的难处是:
 A.进化的本身就缺乏证明;
 B.与圣经的记载不符,圣经明明地记载神创造万物各分其类,并用尘土造人;
 C.这理论否定了神造始祖亚当的事实,就否定了耶稣基督为人的罪,被钉死在十字架的救赎恩典。
3.微进化论
 这一派科学家相信在同一物种间,可能产生些许的不同,但在不同的物种之间是不存在进化因素的,这一观点为多数基督徒科学家所接受。
二.英国科学家关于宗教与科学的宣言
这宣言现仍存于牛津图书馆中,其宣言内容有一段如下:我们以自然科学家的立场,发布我们对宗教和科学的意见。现在科学界有人贪求科学真理,因而怀疑圣经真理及其真实性,误人如此,使我们深感遗憾。我们认为神的存在,一方面记载于圣经,另一方面记载于自然界,尽管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彼此并没有冲突。我们应当牢记物理学尚未臻完善,目前有限的理解如同对镜观看,仍是模糊不清,而现在自然科学的学者徒凭他们对自然的理解,持有反对怀疑的态度去面对圣经,实在令人痛心。我们深信研究自然的目的乃在于阐明真理,如果研究的结果与圣经相抵触,我们应当心平气和地听神的指示,并确信两者之间必然相符,不可认为圣经与科学有分歧相抵之处。此宣言已有百年之久,这使我们更确信神的创造大能。







'중국선교 > 중국어전도지'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福音  (0) 2017.07.10
  (0) 2017.07.10
新年蒙福  (0) 2017.07.10
上帝的医药  (0) 2017.07.10
彼拉多报告书-빌라도보고서-  (0) 2017.07.10